一片没有名字、没有地理方位的湿地,承载着4000只黑嘴鸥在那里繁殖,当时占全球黑嘴鸥总数的50%。这里曾发生过猎杀黑嘴鸥、捡拾黑嘴鸥蛋蒸蛋羹作美食、搞养殖引海水使黑嘴鸥鸥雏被淹死等事件,黑嘴鸥的安全频频受到威胁。黑嘴鸥保护协会于2000年发表文章《“黑嘴鸥河西飞现象”不容忽视》,呼吁全社会关注保护这片湿地,然而呼吁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
送黑嘴鸥雏返回家园 “南小河湿地”一夜成名
2002年7月2日,黑嘴鸥保护协会在这片湿地上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活动——“送黑嘴鸥雏返回家园”。这次活动以放飞一只在这里发现的、受了重伤被日本专家宣布死刑的、由志愿者救治痊愈的黑嘴鸥雏为由头。黑嘴鸥保护协会请来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加这次活动,还请来CCTV及省市媒体记者前来报道。放飞前,由一名中学生和一名小学生分别以救治黑嘴鸥雏的志愿者隋晓青和痊愈后即将放飞的黑嘴鸥雏的身份,朗诵两首诗。
回家吧,小鸥
是谁,使你受伤,鲜血淋淋?
是谁,追得你落荒,找不到母亲?
是谁,为你小心翼翼包扎伤口?
是谁,疼你,爱你,像你母亲?
是毒蛇猛兽使你受伤,叫你鲜血淋淋!
若不是你躲闪得快,将永远找不到母亲。
是杨伯伯为你包扎伤口,一片父爱;
是隋阿姨疼你,爱你,像你母亲!
如今你已伤痊愈,如今你已能觅食。
回家吧,小鸥!
鸥妈妈在家中辗转,思念着你,
鸥爸爸在空中盘旋,寻觅着你。
回家吧,小鸥!
高楼大厦不是你的家园,
城中池塘,怎如大海,广阔无比。
回家吧,小鸥!
辽阔的天空是你的屋顶,
茫茫的滩涂是你的地毯,
碱蓬蒿草是你的护屏。
回家吧,小鸥!
愿你羽翼早日丰满,
翱翔蓝天去衔白云。
愿你家族兴旺,
与人类代代相近相亲!
放心吧,妈妈
你用药物,救治了我,
你用体温,温暖了我,
你买来鱼虾,喂养了我,
你用日记,记下了我,
你的母爱,给予了我,
你的生命里,包含着我!
谢谢你,妈妈!
如今孩儿已长大,
新的羽毛又重发。
遇见水,我可以游,
看见鱼虾,我可以抓。
我不怕日晒,我不怕风刮,
放心吧,妈妈!
毒蛇,我可以周旋,
猛兽,我可以躲它,
如今孩儿已长大。
暴雨,我可以接受洗礼,
巨浪,我可以经得冲刷,
放心吧,妈妈!
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诗朗诵使在场的各利益相关方的代表们非常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要保护这片湿地。
这片湿地在盘锦的边缘地区,处于零保护状态,是“被保护遗忘的角落”。这片湿地没名称,然而媒体报道是需要时间、地点这些新闻要素的。在这次活动之前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就动脑给这片湿地取名称。刘德天经过三天三夜苦思冥想,给这片湿地取出了名称叫“南小河”。在这片湿地的旁边有个“辽河油田笔架岭作业区”的大牌楼,这片湿地叫笔架岭理所当然,但如果叫笔架岭,这片湿地就很容易被发现。在这片湿地东边10公里处,有一个东郭苇场小河分场,这片湿地在小河西边,叫小河西也恰如其分,取名南小河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混淆方位,让人找不到它,找到它的人越多,这里被伤害的机率就越高。第二个用意是“南”,与“难”谐音(北方人将困难的难读音为nán),寓意保护之难。刘德天指着眼前这片对黑嘴鸥极具意义又面临威胁的湿地对媒体大声疾呼“南小河湿地,这是黑嘴鸥最后的家园!”这场“送黑嘴鸥雏返回家园”活动一经媒体报道,使南小河湿地一夜成名。从此南小河湿地进入各利益相关方的视线,成为志愿者常来光顾的地方,成为黑嘴鸥名副其实的繁殖地。
保住30万亩湿地 专家指出要算4笔账
某一年的大年初二,正当人们欢度春节之际,南小河湿地周边一个开发30万亩湿地的工程悄然开工。黑嘴鸥保护协会的志愿者打电话,向协会报告了这一开发事件。春节后一上班,黑嘴鸥保护协会向市环境保护局报告此事,请来局长周杰林及当地媒体赶到开发现场。在开发现场,刘德天面对环保局长和媒体介绍这片湿地生态价值及开发后将对生态造成的严重影响 。周杰林问开发商:“环评了吗?”对方回答:“没环评。”“没环评,谁也不行!”。周杰林当场下令停工,一个大规模的湿开发行动就这样被叫停。
事后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来到这里,他看到广袤的湿地完好无损,感慨万千,他说,这至少要算4笔账:第一笔,30万亩滨海湿地免遭破坏的生态账;第二笔,渤海避免一次大规模污染的海洋保护账;第三笔,开发商免于将巨额投资打水漂的经济账;第四笔,政府省下来一大笔将来用于恢复生态的资金的节约账。
分段施工的围海大堤一旦合龙,30万亩湿地便被开发成海参养殖场。
环保局长周杰林对着媒体宣布叫停这个开发项目。
人工孵化沙蚕 为黑嘴鸥重建“食堂”
南小河湿地为什么能吸引成千上万只黑嘴鸥来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主要是这里有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南小河湿地是黑嘴鸥的“宿舍”,在“宿舍”南边,是它的“食堂”,也叫觅食地。在“宿舍”的北边有片淡水水域,是黑嘴鸥的饮水地和“洗浴中心”。这片具有“食堂”功能的湿地之上长着殷红的碱蓬,构成一片鲜为人知的红海滩。红海滩下面生长着沙蚕,沙蚕是黑嘴鸥的精品食物,由于近年来国外大量从中国进口沙蚕,用作海上钓鱼的鱼饵,导致周边渔民滥采乱挖沙蚕,使沙蚕资源面临枯竭,给黑嘴鸥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黑嘴鸥保护协会谋划在黑嘴鸥“食堂”上实施修复黑嘴鸥食堂生态,即用人工的方法孵化沙蚕苗,播撒在南小河湿地,从而达到增加黑嘴鸥精品食粮的目的。
修复黑嘴鸥觅食地生态首先要有沙蚕苗。盘锦市作为滨海城市,早已掌握了对虾、河蟹、海参等水产品的孵化技术,唯独沙蚕孵化技术没有成功的先例,为此,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着力开展辽河口黑嘴鸥觅食地生态修复公益项目,组建技术攻关团队,致力研发,攻坚克难,获得了沙蚕孵化的成功。
经过三年的努力,黑嘴鸥保护协会已共孵化出沙蚕苗10.6亿尾,这些沙蚕苗播撒到510余亩湿地之上。2017年,志愿者挖掘发现,沙蚕苗最长的已长至30公分。沙蚕项目结束了黑嘴鸥觅食地沙蚕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使南小河湿地重现生机。
黑嘴鸥保护协会图版文字视频这类版权声明:我们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知识版权,如果涉猎侵犯版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普法志愿服务网法务138-4016-4561,官方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