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噢啦环保公益平台开展2021年第一期全国绿色公益回收活动(2021年7月——2022年2月)。开启“以废代捐”,助力黑嘴鸥和伊犁鼠兔的保护,让闲置资源焕发新生。黑嘴鸥,这美丽的精灵,又一次飞进广大民众的视野。
在盘锦,黑嘴鸥是和丹顶鹤、中华绒螯蟹、斑海豹一样具有盘锦符号的独特生物。据了解,黑嘴鸥属于全球性濒危物种,全世界二万余只,仅在我国东部沿海的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等地有几处繁殖地。2021年1月4日,黑嘴鸥被国务院批准新增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1991年成立,致力于黑嘴鸥的保护与研究,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动物保护组织。会员从最初的47名发展到现在的4万人,其中盘锦会员1万人。盘锦黑嘴鸥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1200只发展到现在的10507只。在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先生,请他谈一谈黑嘴鸥保护的那些事儿。
黑嘴鸥保护的几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2003年。黑嘴鸥的繁殖地在南小河,位处保护区的核心区。那里长期以来没有人看管,有一个称谓叫被保护遗忘的角落。经常发生的四个现象就是狩猎、捡蛋、水淹、车轧,有人打鸟,有人去捡黑嘴鸥的蛋蒸蛋羹。水淹就是农民养虾放海水,结果把黑嘴鸥雏鸟儿给淹死,或者把正在孵化的蛋给泡了,一泡小鸟儿就出不来。还有就是黑嘴鸥的雏鸟儿缺乏经验没有警惕性,结果油田运输的车过来就把它们轧死。车来车往,车轮压来压去,把黑嘴鸥的尸体轧扁扁的像纸一样的薄,真是触目惊心。
协会提出在南小河建立保护站,但是自然保护部门回复协会的是没有资金建不了。面对困难,黑嘴鸥保护协会没有退缩,而是经过四个阶段的行动,加快了黑嘴鸥保护的步伐。第一步是开展环境教育,尤其教育利益相关方提高对黑嘴鸥和黑嘴鸥繁殖地的认识。第二步借助舆论监督,通过《盘锦日报》、盘锦广播电台、盘锦电视台,最后到《人民日报》等媒体,都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曝光。第三步是发挥专家智慧,请国内外专家发表意见,中国专家的意见就是强调建保护站,日本专家的意见是南小河农民养虾放海水的时间要在6月底以后,就是等黑嘴鸥繁殖结束再放水。第四步是影响政府决策。一个是通过媒体反映情况,还有日本著名生态专家武石全慈给当时的盘锦市委书记曾维写信。曾书记不了解这位专家,也不知道他的意见对否。刘德天向曾书记介绍说,这位日本著名的生态专家,连续十年来盘锦考察,他的意见是对的。书记有了底,就在日本专家的信上作了批示。看到市委书记的批示以后,保护区就开始行动,在黑嘴鸥繁殖地建保护站,保护站成立一个专门队伍,配备车辆,日夜执勤,并且设立了栏杆等保护措施,从此全世界第一个黑嘴鸥保护站诞生了。
保护站建立的当年黑嘴鸥就增加了3000只。而在同一年,山东的黄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里的黑嘴鸥却减少2000只。山东的生态环境以及黑嘴鸥保护面临的情况,和盘锦市几乎一样,就有环保人士探讨,山东到底因为什么导致这样的巨大反差?观察、探讨的结果是山东缺少一个黑嘴鸥保护协会。也就是说,那里缺少民间的保护力量。盘锦湿地的黑嘴鸥得到有效保护,数量迅速增加。
第二个节点是2006年,在全国评选中国鸟类之乡的活动中,盘锦市被评为“中国黑嘴鸥之乡”。盘锦举办了授牌仪式,当时的市长陈淑珍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手里接过“中国黑嘴鸥之乡”的牌匾。
第三个节点是2010年,一个30万亩滩涂湿地开发的项目悄悄动工。黑嘴鸥保护志愿者向协会报告了这一情况,协会请来了市环保局局长和媒体到现场,刘德天介绍了这里的生态价值和破坏将带来的影响。环保局局长表示,这个项目立即停下来。保住这块湿地,停止这个项目的开发有深远的意义。有专家给这个保护行动算了四笔账。第一笔账是这块湿地完好无损地得到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保护账。第二笔账是避免了渤海将遭到重大污染,防止海洋污染账。第三笔账是开发商免于投资打水漂儿的经济账。第四笔账是政府省下了大量生态修复资金的节约账。
图为环保局局长接受采访并现场叫停开发项目
还有一个节点,是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某企业在南小河修建车库。这个车库如建成不仅带来噪音污染,还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黑嘴鸥保护协会通过舆论监督给这个单位施加压力,最终促使企业把这个车库拆除。这个行动对保护黑嘴鸥的繁殖地非常重要,而且也杜绝了类似大型工程的上马。
图为拆除车库
用文化的力量保护黑嘴鸥
保护鸟类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做法是拆除鸟网,拆除鸟网当即可将落网的鸟放生,还可将鸟网毁掉。可那些架设鸟网捕鸟者事后还会继续架网捕鸟,因此这还不是彻底的护鸟方法。而当人们有了护鸟的理念、追求,就不会伤害鸟了。
《母爱》作者:程玉琴
《别惊着》作者:马凤兰
在中国北方,几百年前就有老奶奶对孙子说:“孩子,不要捅燕窝儿,捅燕窝儿瞎眼睛。”一句“捅燕窝儿瞎眼睛”的话使燕子得以保护。由此可见文化是有力量的。用文化的力量保护黑嘴鸥,是黑嘴鸥保护协会的一大创举。
《瘦鸟救凤凰》插图
与三千年历史的丹顶鹤相比,黑嘴鸥发现的晚,1817年才发现黑嘴鸥的第一枚标本,1990年才找到它的繁殖地,黑嘴鸥文化是一片空白。给 “飞鸟”插上文化的翅膀就得从零做起。2000年,黑嘴鸥保护协会开启了培育黑嘴鸥文化的征程。黑嘴鸥保护协会借助“十八般兵刃”的思维采用十八种艺术形式培育黑嘴鸥文化。培育黑嘴鸥文化首先从搜集民间传说着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二界沟刘则亭先生长期搜集民间传说,刘德天委托他搜集黑嘴鸥传说。他先后搜集到了《吉祥鸟》《妈妈唤》《瘦鸟救凤凰》3篇有关黑嘴鸥的传说,后来这些关于黑嘴鸥的传说连同他的《古渔雁》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机传说《黑嘴鸥救罕王》绘制成连环画
黑嘴鸥文化要有怎样一种定位?刘德天和刘则亭先生经研讨给黑嘴鸥文化的定位是:吉祥文化。黑嘴鸥文化所以定位为吉祥文化的原因首先是源于那三篇民间传说。《吉祥鸟》讲述的是努尔哈赤船只迷航被黑嘴鸥救驾的传说。《妈妈唤》说的黑嘴鸥发出妈妈呼唤的声音,引领打鱼人走出险潮脱离险境的故事。《瘦鸟救凤凰》说的是百鸟之王凤凰不幸被毒蛇咬住,危难时刻,黑嘴鸥闻讯飞来啄瞎了毒蛇的眼睛,救下凤凰的故事。这三篇民间传说蕴含着黑嘴鸥无论对人类,还是对鸟类,都是吉祥之鸟的文化理念。
《精卫鸟的化身》插图
其次是吉祥为人类共同向往的良好愿望,它是最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文化理念。继黑嘴鸥传说被搜集到之后,协会组织人员深入挖掘,又整理出57篇黑嘴鸥传说,编辑出版了配有彩色插图的《黑嘴鸥传说》一书。
《小龙女与黑嘴鸥》插图
紧接着,以黑嘴鸥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相继产生。创作的歌曲有《红海滩 黑嘴鸥》《盛会飞来吉祥鸟》《黑嘴鸥湖》等。《红海滩 黑嘴鸥》是物种保护的文化符号,是物种保护的赞歌,后来被定为黑嘴鸥保护协会的会歌。《红海滩 黑嘴鸥》得到严肃等艺术家的称赞。《黑嘴鸥赋》经著名播音员朗诵,立即震惊四座。舞蹈《红海滩 黑嘴鸥》成了当地广场舞的经典。舞蹈《飞吧!黑嘴鸥》除了在当地演出,还参加国家林业局庆祝“爱鸟周30周年”庆祝活动赴北京鸟巢演出过。《吉祥鸟》又名《黑嘴鸥救罕王》,经著名画家绘制出连环画,又由非遗传承人刺绣大师创作成精美的刺绣作品,成为城市的礼物。很多作品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如用芦苇制成苇艺作品,用凝固石油制成油雕,还有84岁老先生用大米、小米等五种粮食颗粒制作而成的《五谷画——黑嘴鸥》等等。
五谷画 作者:佟居生(86岁)
刘德天认为,创作一首环保歌曲的作用胜过没收一万支猎枪。从零做起,培育黑嘴鸥文化,为“飞鸟”平添翅膀,为保护黑嘴鸥助力。培育黑嘴鸥文化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 ,聚集300多名艺术人才于黑嘴鸥保护协会志愿服务团队之中。他们当中有当地的作家、诗人、词作家、作曲家、摄影家、剪纸大师、刺绣大师及各类民间艺人。作家宋晓杰创作出小说《乘着风的翅膀:湿地精灵——黑嘴鸥的世界》;书画家马秉枢绘制出《群鸥涉水图》堪称画家画黑嘴鸥的开山之作;辽宁工艺美术大师周航创作浮雕苇画《红滩 绿苇 黑嘴鸥》;著名漫画家郝国平创作漫画《昨天的故事》;八旬老人李清明的百米长卷《千鸟合鸣图》俨然是鸿篇巨制;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纷纷走近黑嘴鸥,数以万计黑嘴鸥千姿百态的身影展现在湿地摄影鸟类摄影大赛上;诗人和文艺爱好者创作了大量讴歌黑嘴鸥的诗歌散文。黑嘴鸥文化经过20年培育,已生产出作品6000余个(件)。
歌曲《红海滩 黑嘴鸥》协会会歌
刘德天意味深长地说:“用文化的力量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鸟类,是软功夫,是长久之计。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留给我们的生态文化的陈年老酒,又要不断酿造出生态文化之新酒,以飨公众。目的就是要借助种种艺术手段,熏陶人们的灵魂。”
图为已出版的以黑嘴鸥为题材的书籍与画册
黑嘴鸥保护协会图版文字视频这类版权声明:我们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知识版权,如果涉猎侵犯版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普法志愿服务网法务138-4016-4561,官方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